早期阅读《山丘上的约会》 王莹
活动目标
1.理解图画故事情节发展与人物特点的关系。
2.学习理解故事中一些不常用的词汇。
3.知道图画书的构成形式。
活动准备
教学大书,幼儿人手一本图画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教学大书的封面、封底、扉页。
1.请幼儿根据封面,猜猜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阅读图画书的封底、扉页等,说明这些图书构成形式的作用。
二、与幼儿一起阅读图画故事的前半部分。
1.故事里的两个好朋友叫什么呀?
2.它们有没有见过面?
3.它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
三、让幼儿预期故事可能怎样发展。
1.猜猜瓜瓜和玲玲最后有没有见面呢?
2.如果见面了,他们又是怎样找到对方的?
3.见面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4.和幼儿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讲述后半部分的内容,要求幼儿边听边翻看小图书的图页。大家共同归纳阅读重点。
它们相约在什么地方见面?它们终于见面了吗?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呢?最后它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五、请幼儿说说: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么?你最喜欢什么地方呢?
活动反思
这本绘本故事作者采用了卡通化的造型,夸张地强化了故事中两个主角的差异,不论在身高或体态上都不同。很戏剧化的是,正当玲玲(鹤)抬头猛往高处寻找将会从天而降的偶像时,男主角瓜瓜(青蛙)也正奋力地跳上山丘去赴约呢!故事中的主角虽然都是田野里常见的动物,但两者的外形、习性截然不同,所以见面的过程充满了曲折、趣味。一旦孩子对这种情节背景有所理解和感知后,就能轻松、流畅、自如地进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一同遭遇,一起惊喜。理解故事中“当事者”的迷惑,体验欣赏故事的“旁观者”的明了,从容捕捉图画细节中的幽默谐趣。
1.活动前精彩的阅读开始:故事前的观察与讨论,为幼儿阅读图画书拉开帷幕。因为有充分的观察,就有了对故事概况的大胆推理和想象:教师借着对封面的观察,和幼儿一起捕捉其间隐藏的故事信息的同时,引导孩子用观察到的细节来尝试探索不可知的故事情节。当这种“已知”的观察为“未知”的内容作出了恰当的诠释和补充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已经悄悄向着理解故事发展的关键处迈进了一大步。
2.活动中开心的阅读之旅:关于故事的观察和解读,让孩子徜徉在阅读的海洋里。观察、理解和表达,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互为铺垫的。而对于绘本课堂中的每一个孩子而言,你一言他一语的自说自话都既是自我表达也是对他人意见的补充与共享。
在长时间的自主观察和讲述中,教师主动的介入、夸张的表演带来了整个阅读活动的高潮。“介入”是让孩子在一连串捕捉理解的阅读间隙中,“退后”是放松享受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然而,孩子参与阅读的的情绪却这种“退后”中进一步“向前”,在情节发展峰回路转的关键当儿,我用自己的热情感召了孩子的热情,用自己的投入带动了孩子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