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感知大自然事物间有趣又密切的关系。
2. 积极参与观察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3. 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电子课件。
2. 准备材料:苍耳、凤仙花、蒲公英、莲子等图片或实物,幼儿收集的种子的图片或资料。
三、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会儿去看一看并和好朋友说一说种子的外形特征。
(2)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3)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4)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
(5)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传播、种植。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呢?
2.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了解种子常见的传播方式。
(1) 观察图片,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①风力传播(蒲公英);
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
③水力传播(莲子);④弹力传播(凤仙花)。
(2)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植物的种子?这些植物是靠什么来传播种子的?
(3)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样子。风来啦,小种子快飞起来吧……(其他种子同上。)
(4) 师幼小结:植物的种子一共有几种传播方式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1)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因为它的种子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2)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传播呢?
(3) 教师:为什么莲子的种子能靠水来传播呢?
(4)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
4. 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除了书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四、活动延伸
1.教师投放一些植物种子的图片,请幼儿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并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
2.区域活动:在种植区提供各种常见植物的种子或幼苗、花盆、铲子、记录本,让幼儿定时观察植物,并用简单的符号或图案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