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上饶市第二保育院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

时间:2016-12-28 11:30阅读:3559次

现代社会中,幼儿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呈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您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吗?育儿专家黄哲说:孩子的有些表示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1.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2.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2-3 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口吃: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4.选择性缄默症: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某些特定场所坚持缄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 3-5 岁时起病。

5.入睡困难: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6.夜惊: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 2 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 5-7 岁的儿童最为罕见。

7.梦魇: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8.偏食: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乡村儿童中约占 25% 左右,农村儿童中约占10% 左右。

9.攻击行为: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 ( 或玩具 ) 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 3-6 岁出现第一个高峰。

10.分离性焦虑:指 6 岁以下的儿童,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呈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11.孤独症: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

    

院办公电话:0793-8223417
@平台支持:上饶市八度印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