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谦让品质
孩子拥有谦让的良好品质固然是好,但是如何引导孩子谦让,什么时候懂得谦让,这是关键所在。有的家长说,孩子总谦让会不会不懂得如何争取,会不会变得懦弱,什么都无所谓呢?其实谦让的品质是孩子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孩子要在学会与他人分享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换位思考,进而培养孩子谦让的品质。孩子心理满足的体验是建立在需求是否兑现的基础上,如果孩子还不懂得分享,而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有时家长的表扬会让孩子忍痛割爱,表面是在谦让,但内心并没有做到真正谦让,反而学会了投人所好。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会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给爸爸妈妈吃,但是家长一般的想法是既然孩子喜欢就不忍心咬下去,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明白谦让的道理就可以了,而结果呢,孩子美滋滋的吃的水果,而且得到了夸奖!“谦让”变成了一种形式,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教育。如果家长把孩子让的水果吃了,孩子内心就会经历一次考验,慢慢明白诚实谦让的道理,并内化为自己习惯的行为方式。
在游戏中感知谦让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更容易掌握规则,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关注对方的感受等等,所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通过游戏,让孩子感知怎么做到谦让。例如宝宝和家长来扮演两只小羊过独木桥,过桥的时候两只小羊都不能踩到地面。家长创设这样的情境,激发孩子思考,如何才能做到两只羊都不掉到河里呢?如果保证两个人都不要踩到地面,只能是一个人先过,而后另外一个人再过,让孩子懂得合作,感知谦让。如果不谦让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反思如何做才能更好,进一步理解谦让的含义。
借助故事学习谦让
观察学习是孩子模仿行为的主要方式,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提供积极正面的故事,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质。在故事中,通过借助孩子喜欢的动画形象,积极引导孩子模仿,孩子愿意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基于孩子心理发展特点,蓝迪早教课程精心为3-4岁的孩子设计了《我会谦让》的故事,通过创设情境,不谦让与谦让的画面进行鲜明对比,引发孩子思考,让孩子对“谦让”有了初步感知,而后将情境转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当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如何解决,最后两个朋友一起分享好吃的食物。同伴之间的沟通不仅仅是打声招呼,更重要的是当遇到冲突时,我们如何去解决,最后赢得他人的欣赏,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好人。
父母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我们对待人和物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行为方式,所以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良好品质,激活孩子成长中的正能量,促进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