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
刚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于家庭。一方面,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刚开始学习自理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害怕克服困难,不愿意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长见孩子哭闹就“心软了”“妥协了”不再坚持。另一方面,家长在对幼儿自理的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怕孩子吃苦。许多应由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长由于过度的溺爱,舍不得孩子吃苦,养成了包办代替的习惯。二是认为孩子小做不了。许多家长觉得孩子太小,等他长大了学也不晚。三是怕麻烦。孩子自己吃饭、穿衣往往动作慢,家长觉得不如自己代他做了爽快,特别是早晨起床、洗溯,很多家长因为时间紧,嫌孩子拖拖拉拉太麻烦,让孩子失去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
能力培养建议。
1.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幼儿学习自理的机会时时都有,关键是家长能否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去做。我们应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的原则,切实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体验他自己要做能做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睡觉等各个环节都应让孩子去试一试,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让孩子得到锻炼。
2.采取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习自理的技能。在幼儿园可以通过说儿歌、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如“洗手歌”,幼儿一边说一边洗手,避免了在龙头下冲以下的现象。运用游戏也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如运用“我帮娃娃穿衣服”“我喂娃娃吃饭”等游戏来教孩子扣纽扣、拿勺子等基本技能,这些技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收效明显。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洗手、收玩具等,巩固所学的技能。也可以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让孩子得到训练。家长可有意放慢速度,让孩子有成功感,以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3.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孩子刚开始学做事时,往往做得很慢,甚至会“闯祸”,不能因此而不让孩子动手,对孩子的学习过程我们应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能操之过急。在大人们的眼里很简单的事对3岁小孩来说却常常意味着极大的困难。所以,面对孩子的失败,千万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而应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的教他们怎样去做,鼓励孩子坚持,这样就不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4.建立奖励机制。幼儿刚学做事,如果取得成功,应及时给予奖励,年龄越小的孩子,物质的奖励越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也有利于强化其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的奖励逐渐向精神的奖励转化,这样避免让孩子形成功利主义思想,又有利于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5.家园一致,持之以恒。由于有些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不少孩子在幼儿园能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可回到家里却什么也不干。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统一思想,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坚持一贯性,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培养,不能因为工作忙,时间紧,就包办代替,对孩子的要求一旦提出一定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