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怎么样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的问题自古以来就很让家长头疼,如果有这样一些方法让家长不打不骂就能养成孩子的的好习惯,家长肯定愿意积极学习。
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跟家长谈谈养成孩子良好习惯的那些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操作条件反射,简单来说就是:做出行为---得到强化(肯定或否定)---习得行为这么一个过程
1.操作条件反射的具体概念:通过外部因素的刺激使人的某种行为得到增强或减弱。
经典小实验:会要食物的小仓鼠
斯金纳设计了一个结构简单的箱体,内置一个操作用的按键或者杠杆,还有一个提供食物强化的的食盒。小老鼠一触动按键或者按压杠杆,食物盒就会出现一粒食物。此时,食物就是一种奖励的体现。这一奖励的出现,强化了动物的操作行为。从而使小老鼠按压杠杆的频率增加。
其实,在训练狗狗坐下时,我们给他一个口令(“坐下”),当他坐下时,我们给他一些零食作为奖励。反复几次这个过程。那么再当我们喊出“坐下”时,它就会主动坐下。并期待得到食物。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这个简单的小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操作条件反射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并且是通过强化这一手段习得的。操作条件反射的习得就是一个强化的过程。
2.什么是强化?
强化:就是通过外部奖励或惩罚,增强或减弱某种行为的手段。
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会通过奖惩措施来让孩子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进而养成孩子的一些习惯,那么家长的奖惩措施就是强化手段,孩子养成的习惯就是习得的行为。
那么为什么有的强化手段可以帮助家长取得好的教育结果,而有的却不能呢?这就跟强化的具体方式有关了。
强化分为:
正向奖励,负向奖励,正向惩罚,负向惩罚以及忽视
?在我们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该如何运用这些手段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在孩子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成绩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对其进行积极强化。
但是不同的鼓励方式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家长要更注意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鼓励而不是外在的物质奖励。
要注意引导孩子朝着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方向发展,培养孩子内在动机的发展,而不要引导他们改变行为仅仅是为获得物质奖励。
比如,今天孩子认真弹了一个小时的钢琴,我们就可以说“孩子你真棒,你认真弹钢琴的样子真优秀”或者给她做个喜欢吃的菜,那么渐渐的孩子就会养成每天都认真弹钢琴的习惯。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第一种方式流于表面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第二个方式可以更直白明确的表达对孩子的赞许,但是长久以往的采用第二种方式鼓励孩子,你能分得清孩子是为了想要奖励而认真弹钢琴还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想要认真弹钢琴吗?
人只有在内在心理驱动下想要做一件事才能做的尽善尽美。鼓励并不都是要大张旗鼓,日常中的不起眼的一句话,一个鼓励的手势或许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家长不仅仅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来强化孩子好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减少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来对其好的行为进行强化。
如孩子今天独立自主的完成了自己的作业并且完成的很不错,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少做一些课外作业,来促进孩子养成好好写作业的习惯
惩罚也是日常生活中家长会经常用到的一种教育手段,这一手段主要是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今天孩子撒谎了,对于这种不诚信的行为,家长就可以罚孩子面壁思过/写检讨,来让孩子以后不再撒谎,这是正惩罚(把一件事物强加给孩子)。
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家长也可以惩罚孩子今天不许看动画片,这是负惩罚(把他喜欢的事物拿走)。
负惩罚比正惩罚更为常用,取得的效果也更好,因为惩罚孩子不是目的,我们只是通过惩罚这一手段来纠正一些孩子的不良习惯,比起强加一个他不喜欢的东西,拿走一个他喜欢的东西会让他印象更深刻。
对于忽视家长可能用的不多也了解甚少。
其实在很多时候,孩子的坏习惯就是由于家长的一味纵容所导致的。
比如在超市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会采取哭闹撒泼打滚等一些方式来强迫家长同意他的请求,这个时候很多家长碍于面子或赶时间等一些原因同意孩子的要求。
这就让孩子觉得他得不到什么一哭闹家长就会妥协。
其实这种时候家长就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把道理原因给孩子讲明白,不要因为他的哭闹而妥协,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更明事理。